在全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斗中,武鍋閥門公司抗“疫”先進的無私大愛和英勇表現在抗“疫”隊伍中脫穎而出、格外亮眼,受到了企業內部平臺的聚焦報道,他們是最美逆行者、最美武鍋人。
……………………………………………………………………………………………………………………………………………………………………………………………………
最美武鍋人——疫情防控先進專輯(一)
2020.3.4 來源:武鍋集團公眾號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肆虐,讓2020年注定成為不平凡的一年。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嚴峻考驗,武鍋能源公司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散若星辰、聚若火焰,迎難而上、沖鋒在前,他們用職責與擔當,作守護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的“逆行者”;他們用執著與堅守,書寫了抗疫戰場上一段又一段感人故事。即日起,公司公眾號平臺將連續推出“最美武鍋人——疫情防控先進專輯”系列欄目,向疫情防控戰場上的逆行者們致敬!
最 美 武 鍋 人
徐光明是武鍋閥門公司的一名基層技術骨干,他做事踏實、為人低調,在工作中沉穩務實、精于鉆研,練就了一身過硬的專業焊接技術。
2月1日18時30分,武鍋能源公司接到武漢市有關部門的緊急通知,火神山醫院急需氬弧焊工支援,徐光明作為武鍋能源“火神山醫院建設馳援突擊隊”的成員之一,勇于承擔赴前重任,成為閥門公司群眾隊伍中勇赴抗疫前線的“第一人”。由于時間緊、任務重、技術難度高,徐光明臨危受命、不懼風險,與突擊隊成員連夜奔赴火神山醫院建設現場,通宵投入奮戰,經過連續十幾個小時的滿負荷作業,最終高質高效地完成了焊接工程任務,為醫院的按期交付使用提供了強有力保障,更給予了廣大干部群眾齊心抗疫的榜樣范本與力量。 “作為一個普通群眾,我只是盡了自己一點微薄的力量”。面對公司領導與同仁們的肯定,他總是謙虛的擺擺手。這名樸實的武鍋人,用他“平凡的力量”,為這場疫情防控戰“疫”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 最 美 武 鍋 人 張宏祥是武鍋閥門公司第一批參與下沉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的“90后”黨員志愿者。
自2月11日以來,嚴格做好社區封閉口的執勤值守成了他二十多天的重要日常。每天面對卡口值守、人員體溫監測、信息登記造冊、無證人員勸返和后勤保障這些極其瑣碎的工作,他沒有厭戰情緒,反而極其認真。沒有交通工具,他就靠單車出行。天氣變化無常,執勤的最初幾天正好趕上雨雪惡劣天氣,在外值守常常凍得四肢僵硬,重重困難絲毫沒有削減他心中的熱情。他說:“我們就得靠細取勝,每一個細節都關系到這場戰‘疫’的勝負,堅決不漏掉一人,不放過一處”。
在圓夢家園、理工大西社區駐點服務的日子里,他日均監測出入人員體溫信息40余人次、不厭其煩多次勸返外出人員,堅決確保崗在人在,嚴格把牢“四類人員”風險防控“入口關”。 此外,社區的后勤保障工作他也是隨叫隨到,幫助社區居民發放團購物資,上門為多位高齡老人送菜、送藥、送急需品。部分老人行動不便生活困難,他細心了解老人的特殊需求 ,積極向社區申請為老人提供專屬服務。他的熱情與主動,為社區居民帶來了一份安心、暖心與信心。
…………………………………………………………………………………………………………………………………………………………………………………………………
最美武鍋人——疫情防控先進專輯(四)
2020.3.18 來源:武鍋集團公眾號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武鍋能源公司黨員干部職工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積極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勇于擔當、沖鋒在前,以實際行動踐行了武鍋人的初心和使命。即日起,公眾號將繼續推出“最美武鍋人——疫情防控先進專輯”系列欄目,向疫情防控戰場上的逆行者們致敬!
最 美 武 鍋 人
蔡昌,是武鍋閥門公司的一名青年黨員、后備干部,常年扎根“生產一線”,練就了他遇事能上、有活快干的辦事風格。 全市社區疫情封閉管控工作一開始,家住漢口的他堅決克服跨區服務的困難,積極參與珞南街下沉志愿服務,同時還主動兼顧起接送同事志愿者上下班的任務。他所在的廣八路社區是一個大型社區,居民多達4000余戶、7000余人,但只有10位社區工作人員,要保障好大家的安全保衛和生活后勤難度自然不小。
受疫情的影響,社區實行封閉管理,解決好居家隔離居民的一日三餐便成了眼下最重要的難題,也是讓居民安心宅家要做好的最大一件事情。物資需求收集、采購、運卸、分裝、發放這些步驟幾乎是蔡昌和社區志愿者們每天不可缺少的內容。作為志愿者小分隊的積極分子,每次遇上大批量物資搬運卸貨,蔡昌總是搶先承擔。大包扛小包拎、干完一撥又一撥,他似乎有使不完的勁,渾身散發著滿滿的正能量。有時候一天團購上萬斤的物資,還要加班加點進行搬卸、分包、清點,再逐一發放。社區書記看他實在辛苦,曾囑咐他注意休息,他卻微笑著回應:“為大家干點活心里踏實,而且我也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的確,要讓每一戶居民都擁有一份踏實,就必須切實消除他們生活保障上的顧慮。因此,每當得空他就主動了解居民團購物資之外的其他需求,和幾位志愿者伙伴用微信記下采購清單,每天就在超市—藥店—居民家“流水線”上往返跑,哪怕只是采購一袋鹽、兩包面,只要有居民下單,他都愿意親自跑一次。時間長了,超市的貨品分布、價格他都爛熟于心,采購起來效率極高,還贏得了“超市理貨員”的稱號。 “
您好!這是為您買的果蔬和藥品,請您核對一下。”這是蔡昌開啟一天服務工作的常用語,話語雖樸實,卻溫潤怡人。
最 美 武 鍋 人
“我是硬漢我能行!”2月15日,武漢突降大雪,氣溫驟降,住在成寶社區雍華府小區的陳培燮,安頓好家中患有腰椎盤突出的父親,不顧惡劣天氣,主動請纓奔赴洪山區銀海雅苑社區服務。
銀海雅苑社區人口密集、疫情復雜、病例風險高,在全市開展四類人員三天拉網式大排查的重要階段,陳培燮主動承擔了樓棟上門排查的艱巨任務。即便是遭受居民的排斥和抱怨,他依然頂著風險和壓力逐戶逐人詢問監測,不厭其煩地做好信息登記、電話復核和整理上報工作。閑暇之余,他還結合社區實際情況,運用專業特長為社區研究制作了測量體溫、居民節能、物資網購等多個小程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一連忙碌起來,他經常水都顧不上喝,這一份擔當忘我的精神,得到洪山區政府巡檢領導的高度贊揚!
為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他又輾轉到中央花園小區開展志愿服務,但不管在哪里服務,他出色的表現總能贏得居民們的一片叫好。在他包保服務的高齡老人中,一位黃婆婆引起了他的關注。黃婆婆老兩口兒女都不在身邊,她本人還患有嚴重的糖尿病,飲食和用藥都要格外留意。每天一睜眼,他都第一時間詢問老人是否缺菜少藥了;社區愛心物資到了,他也是第一個送到老人家中;婆婆餐后要穩定血糖,他硬是尋遍周邊各大超市為她送上無糖餅干,讓黃婆婆非常感動,一位熱心居民還專門在社區網格群里贈詩向他表示感謝。像黃婆婆這樣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病癥特殊老人的情況,陳培燮都能如數家珍。有多大力量,就要盡多少心思,正是這種信念支撐著他不斷向前。 …………………………………………………………………………………………………………………………………………………………………………………………………
最美武鍋人——疫情防控先進專輯(九)
2020.4.14 來源:武鍋集團公眾號
最 美 武 鍋 人
管明,中共黨員,是武鍋閥門公司一名中層干部。自疫情發生以來,他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奮勇爭先、慎終如始、本色不改,始終堅守在社區服務的最前沿。
2月中旬接到下沉任務后,他就站在了社區服務的隊伍里。他最初所在的廣八路社區是一個大型社區,社區工作人員人手嚴重不足,安全防衛和后勤保障工作任務艱巨。為做好卡點值守、“四類人員”排查和居民生活物資供應等多項工作,他主動為社區想辦法、出點子,專門設立了“值守團、信息團、采買團”等多個志愿者團隊,全面有序地保障了社區防疫工作的秩序和效率。洪山區紀委領導、廣八路社區領導在社區服務工作巡查評價中,就曾多次對他不畏風險、勇于擔當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贊揚。
在社區防疫最關鍵的時刻,因下沉工作表現出色,管明又被選調承接漁業社區服務的“硬核”任務。漁業社區白沙洲增益冷鏈干調批發市場是武漢市“菜籃子”的重點保供單位,關系著千萬市民的生活保障和身體健康,防控責任重于泰山。為切實做好安全防控,確保不遺漏市場的每一個角落,管明協同社區工作隊員每天巡查大小商鋪,日均行程十余公里。一整天不停歇的工作,隊員們常常腿走僵了,手也泡白了,才能脫下濕漉漉的防護服。
入口防控也是冷鏈市場疫情防控的“重頭戲”,他所值守的卡點日均人流量、車流量高峰期高達4000余次。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決勝時期,他深知防疫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每天嚴密做好出入機動車、電動車、過往行人的監測檢查。趕上噸位重、噪音大的大貨車接連進出時,他還得扯著嗓子、踮起腳為司機師傅們監測體溫,有時候到了晚上胳膊都酸得抬不起來。 市場內人員是否辦理了出入證;商家防護措施是否到位;商戶愛心菜、口罩、溫度計是否充足……這是管明每天心中都要惦記的事,在隊里他和大家分工不分時,不論白天和夜晚,一天連軸12小時輪番上陣,用“白+黑”、“12+若干”的戰斗模式牢牢守住市場防疫“一盤棋”。他心中始終有一個信念:疫情尚未結束,戰斗仍需努力,再硬的骨頭也要啃下來。
最 美 武 鍋 人
沈寒玉,是武鍋閥門公司總師辦副主任。自抗疫初期下沉至麗島社區參與疫情防控工作以來,她每天早出晚歸、風雨無阻,騎著共享單車飛馳在武漢空曠的馬路上。
社區啟動門棟封鎖管控后,不管是值守小區廣場還是門崗,她都堅決服從安排,積極細致做好每一項服務工作,任勞任怨、毫不懈怠。在管控小區廣場期間,很多居民趁天氣晴好出來散步,一時間廣場上人流量劇增。為避免聚集風險,她一遍又一遍的對聚集居民進行耐心勸導,面對部分居民的不理解和刁難,她沒有一絲抱怨,反而更加深入的思考該如何優化工作方法。
在她的建議下,社區在廣場上拉起了警戒紅線,貼上了警示標語,經過她多次溝通努力,終得到了居民們的理解和支持,廣場人流量減少,風險得到有效控制。 一張桌子、兩把椅子、測溫儀和登記表——這是沈寒玉每天朝夕相伴的值守點。為牢牢守好社區這道“防疫門”,她嚴格對進出人員和車輛進行測溫、掃碼、信息登記,確保萬無一失。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和復工復產情況變化,她及時加強與社區工作人員的溝通和信息對接,優化小區封控管理工作方法,既加強了居民出入信息統計的準確性,又提高了門崗值守與社區居民通行效率。 在崗一天,堅守一刻,她每天堅持到崗值守,50來天未曾歇息。她說:“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武漢人,武漢生病了,我必須站出來守護它,只有武漢好了,我們才能更好!”
最 美 武 鍋 人
“自疫情發生以來,是您的主動服務、不畏困難、耐心細致、盡心盡責地為居民提供幫助,用心用情用愛給了大家信心和力量……”四眼井社區在給武鍋閥門公司志愿者余迎春的感謝信中這樣寫道。這是社區對他多日來下沉服務、忘我付出的一份真誠謝意與濃情表達。
回顧戰“疫”的這段時光,余迎春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老黨員、老干部的無畏與風采。 2月1日,在公司馳援火神山醫院建設的行動中,他頂著巨大風險和壓力,迅速響應組織號召,積極籌集防護物資和人員力量,同“工程支援突擊隊”成員趕赴火神山醫院建設現場,通宵達旦的堅守,圓滿地完成了支援任務。
2月17日,是余迎春轉戰下沉四眼井社區的第一天,正是全市開展“四類人員”拉網式大排查的時期,處在危險高、壓力大的風口,他沒有畏懼退縮,默默穿上防護服,敲響了居民家的門。 社區10名工作人員僅有1名是男性,自從余迎春這個“壯勞力”加入后,上門排查、物資配送、卸貨分發、宣傳消殺等力氣活就都落在了他的肩上。
“哪里需要跑腿,你們叫我就行,咱們工人有力量!”余迎春總是笑著和同事們打趣。其實,大家知道他是把最苦、最重的活扛了下來,都打心眼里感激和敬佩。 四眼井社區所轄大部分小區都屬于老舊小區,年過半百的老人不在少數,其中還有很多獨居、重癥和殘疾等生活困難的居民。得知這些情況后,余迎春個人主動向社區困難戶進行捐款。在社區幫扶工作忙不過來的時候,他還多次利用自己的私家車免費服務,為社區老人購買米油蔬果和藥品,又一家家送上門。
“婆婆,老年人在外面風險高,您盡量不要出門,有事可以打電話找我。有了愛心菜,社區肯定會給您送過來的!”每當看到老人們久未舒展的笑容,看到自己如家人般被需要,他覺得,做多少也都值了! “3127戶、15個小區、40天堅守”,與四眼井社區攜手戰疫的經歷,余迎春歷歷在目。即便是當前工作需要返回了自己的崗位,在復工抗疫的同時,他仍牽掛著社區志愿者和居民們的安危,雖然戰場不同,卻形同一家,大家心照不宣,相互鼓勵,共同加油!
…………………………………………………………………………………………………………………………………………………………………………………………………
最美武鍋人——疫情防控先進專輯(十三)
2020.5.27 來源:武鍋集團公眾號
最 美 武 鍋 人
歐院普是武鍋閥門公司市場經營部一名老黨員。直至今日,每當提起他的名字,社區居民仍然會紛紛豎起大拇指,表達佩服與感動。 年近60歲的歐院普,始終銘記自己作為一名老黨員的初心使命、作為一名老同志該起到的模范帶頭作用。在公司最初啟動下沉社區工作時,他就主動申請加入下沉隊伍,并時刻關注公司下沉任務需求,隨時接受組織調配安排,甘愿沖鋒向前。
自下沉至武漢大學測繪社區以來,他就全身心投入到社區抗疫服務工作中,主動承擔起居民物資搬運分發、社區環境消殺、入戶排查等最危險、最繁重的工作,干活勁頭一點也不遜于年輕人。
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他的母親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病毒離世,公司得知其家庭情況和困難后,多次勸慰他居家休息,他卻堅持選擇逆行出征,忍著劇烈的失親之痛,繼續服務社區大眾,充分展現了一名黨員的錚錚鐵骨和無私無畏。 是一種什么樣的動力支撐著他逆向前行?是什么力量讓他在大是大非面前經受住嚴峻考驗?他用一份“克己奉公、人民至上”的黨員胸襟和家國情懷書寫出了答案。 …………………………………………………………………………………………………………………………………………………………………………………………………
向逆行者致敬!
祝英雄們平安!